2014年2月5日星期三

新巴110線

登登登登:歡迎乘搭新巴110線,經北角、太古城同耀東邨,前往筲箕灣,祝旅途愉快。

在一片北角與筲箕灣、柴灣、小西灣乘客對決一樣的爭議下,由2013年12月28日起,118線往小西灣方向終於不再途經北角渣華道一段,改經維園道直上東區走廊,直達柴灣道往小西灣;110線改道、102線增加 2 部車。

為何一條路線改道可以引來一片爭議?

先說118。118線開辦時,往九龍方向於柴灣道後,直達紅磡;往小西灣則停北角渣華道段。十多年來一直如此,至近年,巴士公司與運輸署一直有對 110線進行改造,例如早年將 110往筲箕灣方向改經渣華道以輔助 118,但幫助不大,結果於 2009年改回英皇道以輔助 102。然而,作為118線的乘客卻因為回程途經渣華道而要「遊一輪車河」,至可以返回東區走廊。巴士公司與運輸署都希望柴灣及小西灣可以有一條更快捷的路線,讓乘客得益,巴士公司回車速度可以提高,故提出118、110、102的重組方案。

想當年,110 怎樣改道,都無人問津,但到今天,因為 118線要改道,將 110 線改道作為渣華道補償而令其成名。原本計劃,改道於2013年 12 月 15 日進行,但因埋門一腳時北角的區議員提出強烈要求 118 線不改道而延遲個多星期,至 12 月 28 日正式實施。

路線118,大部分的乘客,目的地是以柴灣道至小西灣為主。是次改道,有多少筲箕灣東乘客會因時間節省了而一起改乘 118,暫時未有數據。但從一些柴灣的朋友口中得知,改道後是明顯快了,這是無從置疑。

至於路線110,改道前與改道後,在海底隧道收費廣場的站位從來沒有改變,但對於乘客而言,可說是一大喜訊:小弟以往在九龍站會坐 110 回西灣河的家,眼見讓巴士坐滿的,絕大部分都是回太古城的乘客,甚少乘客會在中途站下車,在北角一帶幾乎沒有乘客下車,但是北角區的聲音是最大,認為路線 110 未能滿足他們的需求。

的確,110線在早上繁忙時間,有巴士公司開出特別班次接載乘客前往北角,但那些只是上班的通勤人士而非北角居民。那麼,到底 110線 如何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呢?還是北角區想十八區都要有路線途經他區呢?

好老實講,若然北角區真的沒有路線118 便不能生存的話,現在北角應該變了死城。實情是,北角繼續人多車多,並沒有因為118 的改道而起變化。

而路線110,改道後,太古城居民對 110 確有一定程度的改觀。最少,那些在苦候多時都未有102、106往太古一帶的乘客,當見到 110 抵達海底隧道收費廣場站時,會走去轉坐 110線( 親身體驗:有40多名在 102 線排隊的乘客走來坐 110),而這些乘客亦為 110 帶來客量,好等 110 不用載空氣往港島,但這些情況並不常見,因為一般東區乘客的印象根深蒂固,只記得 102、106、112、116,甚少會記起有一條 110線。

但現在就要判 路線110 死亡,又未免太過武斷,因為乘客的乘車習慣並不是一時三刻便可以更改,正如新巴新接手時開辦的 8P 線,第一天沒有居民認識,但一年後已迅速成為小西灣區的皇牌路線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